关闭
2023建筑行业十大评选

超万名行业内专业人士实名投票

秉持客观原则的非商业化评选

做可持续的建筑设计

朱显泽:

你说的这个是整个建筑全寿命周期运营部分,我还有一个感受是在丹麦整个社会的行为方式和社会价值观的不同,应该说丹麦很注重健康和环保,他们城市的各个角落都有政府提供的免费自行车,是不收费的。政府专门建设了方便自行车行驶的道路交通系统,比如他们会为骑车人在等红灯的时候设置一个脚踏平台,停车时脚是可以踩上去的,政府在这方面是下了很大的功夫,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的环保意识是很强的。尽管说中国政府也开始重视这件事情,但是大众绿色的生活方式实际上是很重要的,而我们的大众现在没有这种意识。公共交通是很好的一方面,但现在很多人开着5.0排量的SUV,他们认为这种生活是很好的,但是在丹麦这是很不受欢迎的,包括政府的一些官员也是骑自行车上班或者步行上班,这在社会上已经形成良好的价值取向。

韩力平:

韩力平,北京方地建筑设计有限公司总设计师

我们设计行业要主动的去做节能、绿色,现在的设计人员、设计项目中70%至80%还是被动式的做节能、做绿色建筑,只是局限于“北京市绿色建筑星级标准要求了吗?要求了就把其中几项满足了就行”。其实这个是一个很片面的做法。我们应该从建筑策划的层面上来主动的做这个工作。建筑师主动向前、向后延伸的做节能、作做绿色,向前延伸是能否接受绿建理念?如何在前期取得业主的配合来做这项工作?从设计的层面向后延伸,关注是不是有好的产品、有好的技术措施?通过产品的选择来达到绿建的标准,我们国家的绿建真的是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现在只是初级阶段。

吴道宪:

吴道宪,中国五洲工程设计集团有限公司副总建筑师

现在的规范要求设计文件得满足一定的绿建标准,这是最关键的,处理方式不是改变设计理念也不是改变业主想法,而是项目根据国家政策要求需要达到相应的绿建标准,首先要保证最基本的要求,这只能是政府行为。

傅勇杰:

我觉得这个关于生活方式的改变政府应该从宣传各方面去引导,包括北京的交通现在就是应该加大路宽,但是当前的这种解决方法永远也改变不了交通问题。

刘飞:

现在把城市进行功能分区的方式实际上是加大了北京的交通压力,而欧洲现在似乎以及意识到这个问题了,他们开始往回发展,在混合居住区办公、商业、居住,这样的话可能就在一个区里面不存在交通问题了。另外,我觉得北京投入几百万辆自行车的成本在一段时间内是可以收回来的,所以发展绿色交通也是很可行的。

韩力平:

现在北京的有些局部地区功能分区确实太单一了,比如天通苑、回龙观等地区,居住在这里的人们基本都是早上像潮水一样涌入城区,下班后就像“退潮”一样回到居住的地方。

傅勇杰:

傅勇杰,北京华特建筑设计顾问有限公司所长

英国在道路规划方面做得很好,我们这里基本是一条路大概500米、800米的间距,人们很难步行,而欧洲有些这种规划里面街口之间的距离只有200米,人们步行很方便,车站的间距很小、很短,这样就近就有公交站,而且步行很短的时间就可以到达,所以他们就不用开车了。

吴道宪:

绿色建筑是大势所趋,这个谁都避免不了。在实际建造使用过程中,只能由政府起主导作用,政府对建设项目实施相应的强制性规范要求,对绿色建筑的发展和普及起决定作用,让设计师说服业主做到哪个标准不现实。从设计的角度大家都想做得更好一点,设计师基本上都能从从环境、气候等方面去考虑这些问题。但我们应该建议国家在控规、立项、可行性研究报告、政府批复等阶段就应该有比较明确的量化指标,项目应该做到什么程度,有监督有验收的。现在我们做的几个项目都有明确的绿建标准。

另外,我们在设计中很希望能采用一些可能有利生态节能的做法,但对于设备师来说他们可能不会太愿意,因为相对复杂的建筑方案上的做法对于通风等方面没办法组织或者不好组织,而且也不好判断就一定有利生态节能,需要做更多的模拟,在目前的设计体制下也无法进行更多的实验,有时真希望自己是个设备师。

此外,我自己感觉绿色建筑不仅和建筑、机电有关系,绿色建筑离不开地球这个大环境,过于挑战地球引力的建筑好像也没太大意义。

本站申明:网友阅读本站内容,视为认同本站协议,协议详情请点击查看
标签: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可持续建筑设计清水爱派北京建工集团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